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陷阱

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陷阱

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陷阱

  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即将结束,但是就业难的形势和学生们求职心态的矛盾、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的状况以及学生们对于工作持有的浮躁心理,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。

  我们发现,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种类的“求职心理陷阱”,这些心理貌似正常,但是其深层却隐藏者漏洞、潜在的危险的求职心理。一旦落入,就会破坏求职的正常进行,给就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。

  常见的有四种求职心理陷阱:一、落脚心理;二、一步到位心理;三、名气大心理;四、“能学东西就好”心理。

  一、 落脚心理:

  也就是“先找个落脚的地”的求职心理。随着就业形势的艰巨,很多学生在实际中会感到找工作的难度和辛苦,而且同时面临着档案存放、户口等具体问题,还有部分院校和专业的学生前几年就业情况很不理想,于是学生们产生了“落脚心理”。

  表面上看,这种心理使学生降低了姿态,有助于找到工作。但是它隐含着另外两种风险:一是减少了认真寻找工作的动力,丧失可能的机会;二是过于重视进入用人单位,而不能进行准确定位,造成用人单位的疑虑和以后适应的困难。用人单位更加看重那些懂得自己价值的学生。如果学生说“只要你让我进来,做什么都可以”之类的话,单位多半是不会接受的。而且即便是单位给“落脚心理”的学生提供了职位,也不会提供良好的薪水,不会进行精心地培养。

  二、一步到位心理

  也就是说,期望第一份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状态。表面上看,这些学生非常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,重视自己的选择。但是它带来的潜在问题是:一是学生过于挑剔,错过一些时机;二是学生的标准过于严格,反而缺乏了决策的弹性。

  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,由于阅历、年龄的限制,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律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,所以,他们的挑剔缺乏客观依据,比较片面。比如有一个学生告诉我说,他是学技术的,但是他不想找技术性工作,他要做管理工作,但是他又不是学管理的,所以找工作有些难。这个学生不明白的是,如果想做管理,从技术开始也是可以的。用人单位会提拔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人、有管理能力的人承担管理职责,很少能够给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提供管理岗位。再比如,一个研究生刚毕业,要求薪资8000元,低了不行,结果总是不能如愿。他不明白,自己很优秀,为什么不能拿到“应该”的薪水。其实,他不知道在单位中,薪资的评定不是简单的谈判谈出来的,而是通过个人的’职责、业绩、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出的。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薪资标准,个人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提出待遇要求,而不是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薪资。

  三、 名气大心理

  这是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求职心理,也是社会现象在他们身上的反映。表面上看,这是学生们追求希望到名气大的企业,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他对学生潜在的危害是:这种定位不是切实的自我定位,要么出现期望和能力的矛盾,引起用人单位的排斥;要么出现同学之间的攀比和竞争,对职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,这也是不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。

  不论是名气大的还是名气小的单位,在招聘的时候都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地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来求职,而不是把企业的名气和待遇看得太重。而且,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“名气大”“工资高”的企业。名气大的企业需要的学生通常具有勤奋、吃苦、精力充沛、有突出的表现、遵从规范、有团队精神等特点,通常企业会经过好几轮的筛选,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;如果学生只盯着这类企业求职,往往会遇到激烈的竞争,会冒很大的风险。

  四、“能学东西就好”心理

  这也是学生较为普遍的心理。表面上看,这是大学生好奇、好学的特点所致,显示出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性,有利于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,但是它存在着两个很大的风险:一是他强调了获得而不是给予,会使用人单位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怀疑;二是他强调了学习东西而不是培养素质,会使自己过于看重用人单位表面的学习和培训机会,而忽视了其长期的素质训练机会。

  对于“学东西”,很多人都有一种片面的理解,以为学习英语、计算机等技能;学习专业知识、业务知识才是学东西,很多学生面试的时候都会询问企业给自己怎样的培训机会,出国还是在国内,包括一些深造的机会,却不问企业在工作中采用是什么样的方式督促一个人工作得更好,对个人工作的标准有多高,对个人培养的方向是什么等。其实在工作中更加重要的是:训练素质——思考问题的方式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心理承受力、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等等。这些是一个人发展中更为核心的东西。曾经有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告诉企业,他没有选择另一家的原因是学习的东西太少了,期望在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。结果企业没有选择他,因为这家企业认为他很有能力,而这样有能力的人才如果在学到东西后跳槽,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。

  综上所述,我们提醒学生,要避免求职心理陷阱,倡导大家正确的求职方法:一、综合考虑的价值观、兴趣、性格、能力、专业等因素给自己准确定位;既不要盲目跟风,也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;二、学生找工作要本着尽心、尽力、持之以恒的态度,既要耐心琢磨,又要艰苦努力;三、注意广泛地收集信息,了解用人单位,学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待问题。

分享到 :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